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14:39 来源:环球风云网 作者:诗然
在2025新年伊始,对于这两年多来的救市,我发现有很多朋友都多少感到麻木、迷茫: 不知道政策还能否出到大家相信为止?政策还有用吗? 先说我自己的看法: 政策当然是有用的,但之所以不是立马就扭转,这是因为整个房地产市场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也即新老周期的交替。 刚过去的2024,多个重要会议也都在反复强调:“要加快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”、“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”。 也就是在这种新转变下,政策刺激才出现了长尾效应。 所以,今年的救市,我认为仍然值得期待; 并且,今年也将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完成扭转的关键一年。 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: 为什么这几轮救市下来,虽然说量在价先,但即便成交量蹭蹭涨,房价也很难见涨呢? 其实是因为,在房地产转型迭代到新周期前的这个阶段里: 1、有很多因刺激政策入场的购买力,并不单单是为了买房,而更多是为了换房 这也就导致,有一些着急换房的业主,一开始先是挂牌了自家的房源,又在政策的刺激下选择了降价压缩成交周期; 而每一轮救市都是换房者先有反应的话,二手房的价格就必然还会继续产生震荡。 也因此,二手房市场成交呈现出来也就都还在以价换量,对于推动楼市进一步回暖反而形成了阻碍。 所以对于各城市来说,要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回暖,政策就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是还要持续性的刺激带动。 2、一边是需求萎缩+转变,一边是供给出现分化,也就导致供需出现扭转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过去房价之所以上涨得快,主要是有两个红利基石在后面做支撑: 第一是人口出生率,第二是居民端的负债水平。 而当下这个阶段,这两种红利不敢说完全消耗殆尽,但也确实接近见底。 所以需求端会萎缩一部分很正常。 但更关键的,还在于供给出现分化的情况下,需求也出现了转变。 2023年底,双轨制的推出就是一个转变的标志。 有数据显示,截止2025年结束,保障性住房要建到870万套; 这意味着,有很大一部分刚需未来将被保障房和租赁市场分流,商品房的绝对需求人群也就从刚需逐渐转变为了改善和置换。 而当初更多为了匹配刚需而滞留的库存,现如今已经很难再匹配上改善的需求后,也就只能依赖降价的方式去解决。 因而,在“好房子”铺开的过程中,房价的上涨也就只能是循序渐进。 另一方面,也正因为双轨制的推出,地方现阶段在进行收储去库存的操作时,也就会更考虑地段以及进行成栋收储,反而拉慢了进度:从部分城市披露的信息来看,截至11月末,落地审批贷款金额约435亿元,实际占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总额的14.5%。 所以你也就会明白,为什么我们最近要这么大力度去推进化地方Z。 比如发放超长期国Z——对冲土地收入锐减的风险; 再比如用地方专项Z收购闲置土地——让市场的增量得以严控; 目的,都是为了在平稳城市Z务的同时,又能最大程度地为当下的调控释放出时间、空间; 让城市有能力也有时间完成房地产供给侧的改G, 加速推动城市完成房地产的迭代、迈入新周期。 总之,现在就是两个新老周期交替中间的过渡期,而我们要做的、能做的也就是未雨绸缪,对未来的楼市先有个基础的判断。 最根本的,就是去看这个城市的迭代能力如何?房地产转型成不成功? 也就能去判断这个城市的房价还有没有未来。 这里,我也简单跟大家分享3点判断的方法: 1、去看这个城市的新房市场,有没有完成对改善需求的匹配 说白了,就是看这个城市有没有地王或日光盘出现。 比如2024的最后一个月,深圳、杭州、北京、成都都出现了总价地王,说明这些城市的土地依然具备高价值; 还有新盘的热销,深圳、上海、郑州、广州也都在年末出现了日光盘,一来带动了区域板块的热度,二来又增加了大家对这座城市的信心,同样是积极的信号。 2、去看这个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有没有收窄 要知道,二手房市场本身就是楼市价格的锚点。 但在当下周期,换房群体才是购买主力的情况下,也就是说,只有二手房的挂牌量得到了一定抑制,才能不重蹈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的覆辙,真正做到稳定周期,实现购买力人群的转变。 3、去看这个城市是如何盘活存量市场的 这里说的盘活存量,并非是简单的去库存,而是还要看有没有对未来保障房的落地完成托底。 比如通过以旧换新、收储,又或是最近加码的城中村旧改等等; 你会发现,这些动作都是在解决库存压力的同时,又实现了往市场里导水的目的,从而又进一步推动完成房地产新型供求关系的迭代。 所以截止目前,如果你发现以上3点,你所在的城市或者你关注的城市就出现了其二,那么就是值得关注起来的城市。 当然,这3点看起来不复杂,但实际上监测起来也并不简单,因为很多数据的出具也是不一致的。 站在2025年的起点,从我的角度看,信心已经筑底,市场也已经筑底。 我会有这个判断,也跟当前楼市回暖的提速,包括政策刺激的长尾效应越来越长有关。 926之后的国庆黄金周,很多城市都相继出现了日光盘; 虽然这个黄金周更多也还处于以价换量的阶段,但居民愿意因此走进售楼处、愿意真金白银买房,已经在说明信心是实打实地在恢复。 更何况,从9月下旬到12月,成交量的维持期限也明显比以往的1-2个月更长、更稳定; 可以说,这个长尾效应的拉长同样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 所以今年的楼市,从政策端来看,我认为也已经迈入了更关键的阶段,非常值得期待。 比如最重要的几张牌,大概率就会在今年推进落实到位: 1、保交楼 12月的房地产工作会议上,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说法——现房销售; 本质上,就是要完成对地产风险的进一步降低,进而,达到稳房价的目的。 2、保房企 要知道,房企作为市场重要的参与者,只有先稳住这部分,楼市回暖才能稳步推进。 所以保交楼的背后,保房企也需要重新重视起来。 3、加快收储 在迭代的同时又要保证去库存,也就导致之前前收储的进度确实会比较慢; 但是现在地方Z务的空间释放后,明年也就势必会加速,进而加快止跌回稳的速度。 4、从制度上分别设计更多对刚需、改善需求购房群体的支持力度 本质上,是因为存量市场下,购房者要承担的风险更大了,比如期房烂尾、手里房子贬值等等。 因此,要真正让房地产止跌回稳,就需要我们大家长更多的让利。 保交楼是一个,除此之外,降准、降息、放松北上限购、降低贷款利率(包括公积金、房贷利率有望进入“2字头”时代)等方面同样也将在2025年迎来更多的释放空间。 而这种情况下,作为个体你需要去明确的就是: 二手房市场将迎来一个剧烈的震荡和价值重洗的过程。 特别是在三四五线小城市或者县城有房子的朋友,真的建议各位要加快换房的节奏,尤其是老旧的房子,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换成新房或次新房,进入到改善周期。 又或者,你老家的房子属于自住房的话,可以先去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保障房收储的公告,又或者在不在以旧换新、城中村旧改的城市名单中; 因为如果不在,那么接下来的楼市回暖,以及所谓的低成本套利买房,也将与你无关。 总之,我还是那句话:做决策前,先看看市场上的趋势和信号,引导你往哪里去你就往哪里去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
随便看看